云原生集成开发环境——TitanIDE
通过网页在任何地方更安全、更高效地编码2022-08-03
1072
在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从建设迈入应用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工业互联网平台之间争夺用户的竞争将日益加剧,应用服务能力成为平台生存的根基。
本文,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关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场景实践、建设路径以及成功要素。
工业互联网平台案例场景实践和切入点分析
案例一:海尔集团——构建工业机理模型平台及服务
卡奥斯 COSMOplat,创建于2017年4月,是海尔集团基于三十多年的制造经验打造的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并连续4年位列双跨平台“国家队”榜首!平台定位为引入用户全流程参与体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全球不同行业和规模的企业提供面向场景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推动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管理范式的变革,促进新模式、新业态的普及,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共创共享、高质量发展的工业新生态。
kaiyun开云创新有幸参与其中,基于行云CloudOS(一站式云原生开发平台),助力海尔集团建设面向工业互联网机理模型的简单易用开发平台,主要建设内容有以下几个模块:
1、一站式开发平台:实现机理模型的架构设计、开发、测试和发布。
2、资产在线保存:将业务模块之间的关系保存在平台上【架构资产】,降低避免对特定人员的依赖,便于后续接手维护。
3、资产共享复用:实现机理模型在开发团队之间的共享,避免重复开发。
4、多集群发布:开发完成的机理模型发布到多套容器集群环境。
案例二:格力集团——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PaaS底座
格力集团希望将工业领域的一些零碎的“东西”整理起来,形成统一的行业规范,做到标准化。首要任务,是服务于格力内部工程师,同时,服务工业上下游企业,最后做到服务整个行业。
kaiyun开云创新同样是有幸参与到格力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项目,行云基于CloudOS助力格力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开发环境。一方面是要提供一个开发平台,另一方面是要实现跨区域部署和多集群管理。规范开发环境生产环境,并为相关供应商提供服务。
主要建设内容有以下几点:
1、向云原生转型,底层建设以容器云为依托的基础;
2、多级供应商带来了开发的碎片化,格力希望将开发环境统一化、规范化,形成研发能力沉淀;
3、多云业务的原因,希望建立起多集群统一管理平台;
4、希望将已有的各种业务转化为可复用的服务,建设企业内部的共享能力;
案例三:上汽集团——构建互联网汽车开发者生态
汽车行业正逐步从以“硬件”层面配置参数的竞争过渡到“软件”层面的智能化水平竞争。如果把汽车比喻成苹果手机,开发者生态就像是苹果应用商店,互联网汽车应用商店内的应用越多,越能提升汽车的综合竞争力。
在当前经济持续走低、产品同质化严重、行业竞争激烈、传统营销手段对客户的吸引力降低而导致各大车厂销量下滑的背景下,构建智能化汽车领域的开发者生态,甚至是主导相关行业标准的定义,尤其重要。
上汽乘用车采用kaiyun开云创新的CloudOS一站式云原生开发平台支撑工程、协同、营销、供应链、运维五大板块近百个应用的开发与部署。各集群发布应用数量超过2000个;业务集群超500核,3000G内存,业务Pod近3000个。赋能生态圈,企业应用合作伙伴、创新应用开发者、各部门、各分厂、各供应链使用上汽企业数字化资产,构建持续发展的新型能力中心。智能化的汽车开发者生态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
从以上案例总结出几点:
1、工业互联网是云计算向工业领域发展的必然产物;
2、各大工业厂商基于自有的业务、技术优势建设平台,市场上逐渐形成竞争局面;
3、业务 + 技术的双轮驱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蓬勃发展;
4、在产业和政策等大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必然是一条注定要走的路。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路径和技术要点有哪些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路径
kaiyun开云创新助力落地了数个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通过总结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不同背景、不同目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路径完全不同。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是句废话。
我们列举几个已落地的案例来看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路径都有哪些:
1、某知名工业互联网平台:以业务为导向,完全以业务目标为导向,引入技术伙伴夯实平台技术能力;
2、某知名电器集团:以技术为导向,先自用,与技术伙伴演进技术,再运用技术一步步构建;
3、国内某公有云:以生态为导向,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行业影响力,构建业务伙伴生态体系。
……
因此,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没有一成不变的路径,反而,它是多变,是因地制宜,是量身定制。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技术要点
通过助力落地数个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我们总结了几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主要技术要点:
1、构建基础能力服务层,为上层应用管理和业务运营赋能;
2、构建应用装配层,导入、研发、测试、运维行业应用;
3、构建工业互联网门户和运营体系;
4、模块商店和应用设计能力,研发效率翻倍;
5、云边一体化线上开发编码和测试调试;
6、IT + OT 协同能力,“端侧”、“云侧”协同,构建物联网开发者生态。
------------------